塑模溫度控制
【一】溫度控制必要性
(1)溫度控制對成形性之目的及作為
成形品外觀,材料物理性質,成形循環等,受模仁溫度之影響,頗為顯著。一般成型情況,模仁溫度保持於較低,可以提高射出次數較為理想,但與成形品形狀(模仁搆造)及成品材料種類有關之成形循環亦寄賴於必需提高模仁充填之溫度。
(2)為防止應力作溫度控制
此為成形品材料問題,此項要求唯有※冷卻速度。入冷確時間短,即使有一部份硬化一部份尚軟之場合,仍能避免由於不均一收縮引起應力。亦即適當之溫度控制能對冷卻應力性質改良。
(3)成形材料之結晶化程度調整之做之溫度控制
聚硫氨(尼龍),聚醋酸數脂,聚丙烯等結晶材料對結晶化程度調節,及機械性質改良,一般需要較高模仁溫度。
【二】技術問題
(1)溫度控制所需之熱傳面積
模仁熱傳面積之計算式為
t1:成形材之熔融溫度
t0:成形品取出時溫度
cp:成形材料之比熱
sh:每小時射出成形次數移動熱量
Q=shx*cp*(t1-t0)kacl /hr
hw:冷卻管路側之表膜熱傳係數
d:冷卻孔直徑(m)
u:粘度(kg/m ses)
μ :流速(m/ses)
λ :冷媒之熱傳導率(kcal/m2 hrc)
ΔT:模型及冷(熱)媒間之平均溫度差則
Hw:λ d(dug/μ)
(cp u /λ)
(kcal/ hr℃)
所需之熱傳面積可由下式求得之 A=Q/hw x T (m2)
此際對外界空氣之放熱、型模板、噴嘴等之熱傳俱行略去不計。
圖1 熱傳路徑 圖2 溫度變化曲線
(2)冷卻管路之分佈
成形循環時間縮短雖有種種因素,但冷卻效果卓越之模型製造為重大之問題。冷卻不均一,實行急遽冷卻,將使成形品內部產生應力,發生變形及龜裂。所以必需相應穴形狀及肉厚,考慮模仁構造,使能有實施均一而高效率之冷卻性能。
再者,就模型管路加工場合綜合考慮,選定管路之數量與大小。
例如圖1所示,相同成形品面積之場合,模仁(a)有5條較大管路,型模(b)有2條較小管路互作比較,依照熱傳路徑略圖所示,型模(a)之型穴表面幾乎有相等熱傳,有均一之冷卻效果,較為適用。
圖二示型穴管及管路表面間溫度變化約略之等溫曲線。圖(a)示使用較大管路之溫度變化,管中循環水之溫度為59.83℃,型穴表面作業循環時之溫度為60℃之60.5℃,而較小之管路(b)中,循環水溫為45℃,型穴表面溫度發生53.33℃至60℃之溫度變化。
此種模仁表面關聯之較大溫度變化雖亦可作為充份之成形條件,但對模仁之溫度控制亦有所不當。
再者,熱傳導率之高度熱傳導系統之效率較佳,熱量傳出之控制良好。亦即熱傳導率高之模仁表面溫度變化較小,反之,傳導率低者,溫度變化較大。
一般情形,對熱冷卻系統應加注意點為:
1)重型模仁設置有數條貫通水路孔者,冷水先行進入注道附近,然後溫水循環至外側(圖三)
2)使用聚乙烯時,成形收縮大,冷卻管路不宜沿收縮方向設置,使生變形。
3)心型冷卻(圖4)儘可能沿心型形廓設置管路。
|